历史渊源
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体现高度的责任感。
《学会生存》强调责任: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
概念界定: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
责任范围
教师的责任
①对祖国和民族: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对社会环境:有良好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是非观念明确,敢于抵制恶习;有生态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③对家庭和邻里:夫妻和睦,邻里和谐;礼貌待人,尽儿女之责,尽你母之道;不宠、不溺爱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④对自己: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练就健壮体魄;以育人为己任。
学生的责任:
①对祖国和民族: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祖国建设成就;自觉维护祖国荣誉;立下报国之志:我是中国人,我的责任是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②对社会和环境:有集体观念,乐于公益劳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懂得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团结他人,互助互进,建立友谊;自觉维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敢于抵制坏行为,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