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名言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
威灵顿公学幸福课
英国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威灵顿公学宣布,从2006年9月新学年开始,该校14~16岁学子将每周上一节幸福课。 幸福课的授课对象是面临“中考”压力的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它将作为个体、社会和健康教育的新内容出现在学校课表上。讲授幸福课的教师是接受了“积极心理学”培训的原宗教课教师。
威灵顿公学从2005年开始便和剑桥大学的尼克·贝里斯博士一起开发幸福课程。贝里斯博士是世界上研究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的顶尖专家。贝里斯博士对那些拥有“怒放的生命”的人(即便身处逆境)进行了研究,在过去10年间他专门致力于探寻“精彩生活”之道,寻找通向“健康、有益且与人为善的生活”的路径。他设计的幸福课将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怎样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抱负。
概念界定:
幸福教育就是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的教育。
(1)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这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
(2)刘次林先生的德育专著《幸福教育论》
书中把幸福观做了简单的分类,通过两种幸福观(占有式幸福观和节欲式幸福观:占有式幸福观,人幸福的多少由占有的客体数量决定;节欲式幸福观,这中幸福观的形成,主要是克服主体享用幸福,提倡精神胜利法,来掩饰物质贫困所造成的窘迫态。)的呈现,引出教育学的幸福观,提议教育学应该鼓励教师教与孩子幸福的能力。
提出幸福教育论点,认为教师应该教与孩子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发现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体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心理满足。
教育学的幸福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现和创造幸福。建议幸福教育的方式是在教育过程中创生丰富的幸福资源,鼓励学生充分享用现有的各个方面的幸福资源,在学生的幸福经验中注意培养幸福能力——努力创造幸福资源、正确面对幸福资源、充分享用幸福资源的能力。
多面理解幸福教育
(1)教育应该是幸福教育,教育过程中充满幸福。学生接受幸福教育,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个人解读
道德的幸福生活——做人要德行高雅
智慧的幸福生活——求知要乐学好学
自立的幸福生活——爱劳动学会自立
美感的幸福生活——会审美、发现美
健康的幸福生活——良好习惯健康体格
案例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以幸福教育享有盛名。
学校建构幸福教育体系:
(1)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
(2)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快乐的校园生活),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