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始建于1958年。我个人就在这里读完高中,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里当老师,2001年起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这样的经历,让我眼看着学校近40年来,依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特色发展道路,从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成长为不输于甚至超越城市学校发展的知名度、美誉度双收的齐鲁名校。现在,英才教育、科创教育、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三张名片”。
英才教育,固本与创新共存
我刚当校长时,学校地处偏僻城郊,教师也都来自农村,整个学校看起来挺“土气”。
历城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家乡。辛弃疾曾告诫家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我很喜欢这句话,就把“人生在勤”作为历城二中的校训。这既是二中传承多年的精神,也是学校的风向标,激励着领导勤政、教师勤教、学生勤学。
刻苦较劲、斗志昂扬的二中气质很快在高考中结出了硕果。连续多年,学校高考、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自2010年以来,我校成为全省获得国际和全国奥赛金牌最多的高中学校。不“勤”,不“力田”,这些成就怎么可能取得?
但是,仅仅有耀眼的升学成绩是不够的。2008年,我校迎来50周年校庆,校训从4个字变成8个字:“人生在勤,志达天下”——我们的教育理念逐渐成熟:培养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英才”。我们在英才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有一批学生在全国学科竞赛乃至国际奥赛中获奖,教师们揭示的“秘密”是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科技馆里,挂着历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的科学家照片,每位参加培优项目的学生都要选定一位科学家,然后了解科学家的生平、研究项目、杰出贡献,写一份科学家的小传记,最后汇编成册。这是学校负责培优项目的岳善华主任的创举。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跟着最优秀的人学做人。就在这学期,善华又有了新尝试:他们外聘专业师资,为参加培优的学生开设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专项体育课,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善华说“越是优秀的学生,我们越要求他们热爱运动,有体育特长。”刚刚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的刘红梅,是同行敬佩的奥赛“金牌教练”,也是忘我工作的“拼命三郎”,她最自豪的是历数教过的学生,得出结论:“二中无论是考入北大清华还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上大学后仍然热爱学习,后劲十足。”
我认为,与那些“高考工厂”“超级中学”相比,历城二中最大的特质就是固本与创新共存,理想主义和现实选择并重,能够让学生立足现实,持续发展,最终拥有完整的人生。
科创教育,普惠与造梦共存
2018年夏天,我校接到一个好消息:课题“普惠创客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这个课题缘起于一门创造发明课。十几年前,我找到信息技术教师高月锋,跟他商讨可否开设一门创造发明课。得到的结果是:既无师资也无专业教室,更没有任何经验,开设难度很大。几经辗转,我请了一位发明专家来校作了一场关于创造发明的报告。这次启蒙,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头。趁热打铁:高月锋的创造发明课被排进了学校课程表,面向全体学生,每周一节。十几岁的少年,创造力正旺盛,高月锋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反复论证。开课第一年,学校居然有五六十项创造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还有十多件学生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学生科学创新大赛。此后,我校的科创教育快速发展,从课程到场馆、从师资到项目。学生每年申请的国家专利达五六百项之多,学校也成了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从不缺席的一等奖“专业户”。
2018年,学校办学60周年,正逢搬迁重建契机。这一次,我们规划出一栋楼,做成有7000多平方米的科技创新空间,科技馆、微机教室、机器人实验室、创意工坊应有尽有。有了这样令人羡慕的“造梦空间”,学校再次实施课程升级,推出了“普惠创客教育”,其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科学探究类普惠课程,也有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技术类、机器人、网络学习等社团课程,还有面向少数具有创新潜质学生的竞赛类课程。
“普惠”在这里还有了另一层含义:学校挂牌成立了“泉城创客中心”,周边的中小学校师生都有机会到这里免费参观、体验和学习。在我的心目中,这个创客空间还可以有更大的使命担当。
艺术教育,兴趣与成长共存
“你能来太好了,我希望你把学校的舞蹈团带起来。”9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赵立秋时,对她这样说。赵立秋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刚调进历城二中时她一度心存疑惑:在一所严抓教学质量的中学,音乐教师能有用武之地吗?我鼓励她,从零开始,迎难而上。
学校没有舞蹈特长生,赵立秋就从毫无基础的学生教起,狠抓基本功,很快闯出一片天地。仅两年多时间,她带队参加全省舞蹈大赛载誉而归。从那时起,无论全省还是全国比赛,学校次次获奖,从没有落空过。此外,她带领音乐组教师,开设了乐理课、舞蹈课、艺术赏析课等“普惠性”艺术课程;成立艺术团,下辖国乐、舞蹈、合唱三大社团;外聘专家培养学业优秀、艺术专长的学生,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因为在校内接受的是免费的高水平艺术教育。赵立秋说:“这样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升学,而是希望所有学生都具备应有的艺术素养。”艺术教育正成为我校给学生提供的“增值服务”,成为他们人生重要的“先修课程”。
在我们学校,像赵立秋一样的“副科”教师,个个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因而也都很有价值感。如体育教师成玉红把毽球引进体育课,让这个运动项目在全校蓬勃开展。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作为校长,我一直信奉并践行这样的管理智慧: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行胜于言,行成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