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供给成为当今时代人们对教育的新诉求。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始终坚持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探索,以“立德尽才,卓而不同”为追求方向,给每个孩子最适合的教育,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生态校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鲜明的责任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学校一直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大教育观”,以“责任、荣誉”为校训,将责任行为融入灵魂,成为执着的信念。学生通过自主管理、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定时播放《观天下》等新闻节目,增强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2018年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模式探究和实践”德育工作案例作为典型经验受到教育部表彰,2019年模联社学生提案走进全国两会,引起极大反响。
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拥有健康的生命常态。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照金红色之旅”“中科院年度科技成果巡展”讲解,“汉阳陵”“兵马俑”学生导游解说等活动,让学生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光机所、地环所等科技探究”“走进秦岭秘境 探寻生命奥秘”“南、北极科考”“美国大河之旅”“NASA太空营”等,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又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激发。
丰厚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一把开启人生大门的钥匙。学校力求让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拥有宽广的视野、博大的情怀和伴随终身的自我发展力。学校以“来为求知,去做栋梁”为校铭,以“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完成知、情、意、行的统一,形成铁一学子终生不灭的特质:积极向上、独立思想、文明朴实、各有特长。在铁一校园有开放式的阅读吧、定期开展的文化讲座,每年举办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使学生浸润其间。同时开展“赏识教育”,每学期近80%的学生受到各种表彰,学生会竞选、学生代表大会、学生模联活动等,让每个学生在赏识中获得生命的自信,在自信中幸福成长!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只有通过学科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超越学科间的限制,才能开拓视野,真正将世界还原为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关注学生教育的融通性、超学科、跨学科以及个性化发展,提出“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构建立体“课程体系”,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学校以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与教学,实现学生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我们全力构建“一体四翼”立体课程体系,以国家必修必选课为体,以国家选修课、校本选修课、校本特色课程、大学先修课为翼,开设近10门大学先修课和70多门校本选修课。选修课程按照课程价值属性、学生学能梯度、主题知识深度,开发了从普适到精英覆盖全体学生的课程,建构了涉及学科拓展、社会生活、人文素养、技术技能四大领域的课程群落,并试行走班制教学。“社团活动课程化”和“主题讲座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强化各种活动的序列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另外,我们组建STEAM教师团队,让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引导学生开发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搭建多元特长发展舞台,为每个孩子放飞理想提供更多的支撑力。学校从树立个性教育理念、丰富育人内容、拓展育人途径、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深入探索,使学生绽放出生命的华彩。组建交响乐团、击剑、戏剧社、魔术社、航模队等40余个学生社团,注册队员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0%,100%的特长生以文化、专业“双优”的成绩升入高校。近年来,这些学生屡获国内国际大奖。学校连续十几年承办陕西省春芽杯中小学生艺术展演。2015年“9·3天安门阅兵式”上,解放军军乐团就有5名铁一中毕业生。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大阅兵及群众游行活动中,百余名铁一学子参与其中。
聚力教师“专业成长”,为孵化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更丰富的养分。要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的转变。学校为促进教师成长主抓三件事:让“学习”成为生活形态,让“研究”成为工作状态,让“反思”成为教学常态。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重建,将课堂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孵化场。教师指导学生每学年平均完成300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年学生获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参加各项评选赛事获奖人数及等次始终保持领先。一批批学生入选“春笋计划”“英才计划”等高校联合中学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项目。
为学生打造多元发展生态圈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学校不断创新办学特色,树立办学品牌,克服同质化现象,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气象和各具风格的办学品质。对未来,我们拥有新的办学愿景。
推进“生态课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兼顾,始终需要以课程为依据。课程的结构和课程品质影响深远。我们推出基于未来教育、可持续发展,开放、多元、国际性的“生态课程”,从而实现“三个最大化”:学生选择最大化——打破年级和修习时间界限,优化修习时间、过程考核和学分认定;课程资源优享最大化——整合教师资源,借力高校资源,开设更多的线上线下选修课、大学先修课,使学生享受最优资源和最多资源的学习;学生能力增值最大化——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提升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等综合能力。
引导“生涯规划”。学校对生涯教育的定位是给予学生自主发展,兼顾当下与未来。一是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开发生涯教育课程。生涯教育课程中设定自我探索、职业认知、专业与大学、生涯决策、生涯管理、梦想起航等几个板块,通过定期进行的系列讲座和社团活动,让学生走近热点话题、前沿学科,探索职业兴趣,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涯,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二是开展生涯体验活动,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假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金融、法律、医学、科技、公益、教育等领域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体验。
完善“评价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借鉴先进国家评价体系,建立以多元评价和立体考量为导向的更科学、更公平、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每一个学科都设计科学详细的成绩评分明细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技能过程表现的评价,让学生的考评成绩涵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