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案例】
“一校一品”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歙县第五督学责任区 刘海平、王卫民
【案例背景】
办人民满意教育,强力推出“一校一品”建设。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致使学校特色建设无法落地实施、氛围不浓。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所述“对学校特色的理解和实践,总体上还比较含糊,有些表面化、修辞化,甚至与应试教育构成了一表一里的策略共谋,完全偏离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本真。”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许多学校如何对本校特色的定位无所适从,已成为扼制“一校一品”建设的瓶颈。
【案例描述】
第五督学责任区所有学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场地有限,师资队伍尤其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奇缺,又加主观因素的影响,“一校一品”建设进展十分缓慢。有的学校把地方经济的发展强势定位为学校特色,有的把学科建设作为特色建设的翻版,有的形成病态之花——包裹着“一校一品”外衣的“唯分数论”实践。因此,对督学区如何开展“一校一品”建设,引导学校进行特色或品牌定位,从而促成各校从活动有特色到学校特色化再到品质学校的发展,最终开创山区学校同发展、共进步,形成区域品牌氛围对我们四位责任督学来说是重中之重。
【案例分析】
一、“一校一品”与“品”的理解。
一校一品即一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等特点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品牌,或说一个特色,发挥群体的智慧与凝聚力。 “一校一品”的“品”通常被理解为“品牌”或“特色”,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式上的突出学校“办学成就”,如单位及师生受表彰与获奖情况、中高考成绩;另一种是内涵中的办学方向,突出“学校特色”,如艺术、体育、科技等项目,显然这里我们更多的是指后一种。我们如何从学生的爱好、感受得到而且有生活气息现实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打造品牌学校或特色学校的意义
办特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有特长,能使他们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创新是每一个教育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安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实际严重剥离,使学生少了兴趣、抗挫力、协调力。理想社会与现实环境差距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未来学校的竞争,一定是特色的竞争。未来学生的竞争,一定是特长的竞争”。
三、如何定位
要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要与时代结合,要与学生的未来结合
首先,我们要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品质学校。其次,要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学校核心价值观构建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格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种内隐的生活方式渗透在学校教育全过程。再次, “有未来的教育”,就是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教育。
四、如何打造
一是制度化: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形成制度;二师资化:是提炼学校精神,培养师资队伍;三是课程化,把特色建设的精神渗透到各科教学过程,建构课程体系;四是实践化:开展社团活动,即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
五、不断尝试
歙县第五督学责任区山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的定位。
歙县王村、街源地处山区有着大量优质的乡土体育活动资源。如:跳皮筋、捉迷藏、踢毽子、打陀螺、跳绳等等,都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王村中心学校定位体育特色项目;街源地区是徽剧的发源地之一,璜田中心学校把“掌握基本技能,培养闪亮特长,练就健康体魄,造就高尚人格”的办学理念融合到“徽剧进课堂”的特色教育中;街口中心学校积极与璜田中心学校联合,发扬区域发展优势,光大戏曲文化精神,以徽剧传承为特色,践行“团结、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求真、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自信、进取”的学风;绍濂中心学校落实“学生为本”,基于学校、以师为本,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量身定制、量体裁衣”, 开展“校本德育”系列的养成特色教育。
【案例反思】
引导学校建设“品牌”科学定位,是打造品质学校的前提。
|